
對於作家「鍾文音」這個名字是有些陌生的,曾經閱讀過她的作品山城的微笑-尼泊爾>,得知她在桃園縣文化局有場關於「旅行文學」方面的演講,於是決定自行前往聆聽,沒想到鍾老師本人,是一位清新飄逸的女子,散發出一種知性與自信的美,然而隨著鍾老師的眼睛與心境,重新體驗另一種層次與文化之美。 是個行動的文學,利用文字、攝影、繪晝等方式,牽涉有時間的座標記錄下來,所以有的人會旅行,不見得會記錄,會記錄的人,不見得會旅行,所以旅行家不等於觀光客,不是走馬看花的旅遊方式,而是深度了解他鄉的文化背景,所以出發前的準備是非常重要。 文音師指出,像日本與德國都有著好的旅行文本,當然和國家的經濟情況息息相關。像她曾去尼泊爾旅行,當地男子渴望遠離自己的家鄉,盼能遠離貧窮,能與異地女子高飛遠走。 當然,要深入一個國家的靈魂,先讀當地文學開始,隨著文字沈澱美化,來到捷克布拉格,會讓人想起「卡夫卡」與「米蘭昆德拉」。想起如果來到日本,可能要看「村上春樹」、「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呢! 在旅行的途中,覺察力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還有寫作前提對於「人」要有好奇心,所以通常文學家都有著細膩敏感的特質,感覺文音老師是擁有這樣特質的人,從她的言語表達、攝影方式,是個非常細膩的女子! 咖啡館通常是文音老師,是旅行途中可以邊走邊想,沈澱思索的地方,也是緩慢旅行的方式。而且各國不同的文化,地理位置,咖啡館的設計線條也是不同的呈現方式,像北歐的咖啡館,是幾合與黑白線條組成,帶點蕭索的意味。 而文音老師前陣子自己租車奔馳在花蓮台11線,讓她想起走在美國拉斯維加斯66公路的心情。當我們不斷在出發旅行,而人生不也是旅行的大站呢? 三城三戀> 文音老師今年出版的作品,探討她旅行過的捷克>、墨西哥>、挪威>。 最令我印象深刻是她說起捷克作家「卡夫卡」的故事,這位猶太人後裔,是位法學博士、也是一位喜歡老莊哲學的文學家,沒想到他的作品帶給後人深遠的影響。 進而影響柏林圍牆與天安門革命。 老師走訪卡夫卡美術館(位於查理大橋下面),老師笑著說資本主義把人符號化,也改變世界的圖騰,到處可見卡夫卡的紀念章、商品。我想起中南美洲革命英雄「切.格瓦拉」,他的名字臉孔紀念品,也成了資本主義的一環! 當然,希望有機會能把老師所說的卡夫卡審判>、城堡>讀過一遍,能對捷克這個國度,有更深的了解! 老師說捷克人總是不太愛笑,給人感覺非常有距離,與挪威人的和藹可親,成了強烈的對比。 挪威是個高消費的國家,擁有相信人性本善為出發點良好的社會福利,且越戰期間曾收留2萬多名的越南難民,也出過一名非常有名的晝家孟克.。而吶喊是孟克最為人所熟知的作品。
關於墨西哥這個國家,因中途離開位置,錯過老師的精彩分析,只記得老師所說的不要認為他們是悲劇英雄,其實真正的悲劇,是你不知道你是誰! 對於中南美洲,最近剛看完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那年燦爛時光>的電影, 只是演員一口滿是饒舌的西班牙文,在我腦中迴旋揮散不去。 打算在把切.格瓦拉>所寫的「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看完,對於中南美洲將會有更深的了解與思考。
文化衝擊與包容> 猶如會後我向老師所說的,她提到回教國家殺羊的那一段,讓我產生殺戮的晝面,但老師卻有不同的解讀,老師說吃素者不見得是高尚,當農夫種植蔬菜、噴灑農藥,也造成昆蟲的死亡,當了解回教國家的文化,就會用另一種觀感來看待,回教人民可愛地方,還會誦可蘭經>迴向給羊群。 所以,老師告訴我,在理解的背後,就不會對文化做不同的批判了,這句話帶給我很大的思索空間,或許人們都會用慣性思考的方式,用自我文化的眼光,去看待另一種文化,也缺少了一種文化包容的力量,當然胸襟與視野都是需要不斷的學習。 這次的講座,讓我重新認識鍾文音>這個名字,知道老師有著豐富的文字力量與深度的思考,有機會的話,想要好好再讀讀她的其他作品,盼能帶給我不同的視野與文字力量,會後還認識一位在念中文所的學生,她也很喜歡老師的作品,希望有機會能與她多交流! 鍾文音簡介:http://www.wusanlien.org.tw/02awards/02winners28_b01.htm 中時部落格-鍾文音 又嫵媚又感傷:http://211.20.186.50/wenin/ 鍾文音官網-驚世花園:http://www.wenin.tw/index00.php
旅行文學>
非常喜歡文音老師所說的「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也才能在文字背後,去聞到真實世界的味道,當旅行他鄉,透過他國不同的文化,也會產生自我省思,重要的是當產生文化衝擊,也要有文化包容的力量。
後記>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