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台研究心得報告
2002-10-21
一. 行程紀要
8月16日清晨從北京啓程,中午飛抵香港,之後在香港辦理旅行證換證手續,下午5點左右抵達臺灣中正機場。晚間7點左右到達清華大學並向林唯耕教授報到。
9月1日往臺灣大學拜訪化工系李篤中教授。
9月初隨林教授拜訪著名記者以及作家農婦。
9月中旬拜訪潘欽教授。
10月4-5日在潘欽教授沸騰及雙向流實驗室進行高速攝影實驗。

二. 生活體會
氣候。初到臺灣的時候最大的體會是夏季的濕熱。在北京也熱,但比較乾燥,到了臺灣則是有熱帶的感覺。後來做紅外實驗的那段時間,據說颱風來臨,於是買了泡麵翹首期待。結果颱風和媒體都是虛晃一槍。中秋之後天氣就開始慢慢變涼,感覺比較舒服。新竹的風很強勁,據說這是新竹盛産風乾柿餅的原因。
民族以及語言。臺灣文化非常豐富,我想這和臺灣的多民族特點有一定關係。我能說得上來的就是:客家人,閩南人和原著民族以及大陸地區移民過來的各省人口。經常發現實驗室的同學一會用官方語,一會又開始講起台語,轉換自如。而上火車,到站時播音裏面報站會用三種語言都報一遍。而唱片界有專門的台語歌曲,風格大都屬於婉轉抒情一類,感人而又具有濃烈的生活氣息,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有《天頂的月娘》《金包銀》等等。
飲食和旅遊。臺灣好吃的東西實在太多。別的不說,單單就這個那個夜市,裏面的好東西要列舉起來都很困難。在加上大陸地區來的,韓國來的,日本來的,以及美國來的,林林總總,走在大街小街上,一路看過去聞過去,痛恨自己在前一家吃的太飽。
在臺灣旅遊是愜意的享受,飲食自然不必多說,各處的風景也非常宜人。有開闊的海岸,也有秀麗的山區。淡水我去了兩次,第一次去了漁人碼頭,第二次去看夕陽和星空。傳說中的阿里山和日月潭由於太遠而沒有去成,只好在腦子裏想像一下。臺灣地域較小而交通發達,從臺北到高雄,高速公路也就4個小時,如果自己驅車,真的可以舒舒服服從南玩到北,不過唯一不方便的是住宿,旅店一般都很貴。臺灣人普遍比較熱情好客,這也是在臺灣旅遊會比較愜意的一個原因。一次我從臺北坐客車回新竹清華,因爲我不熟悉路線,上車的時候我請司機到清華站的時候叫我一下,結果在快到站的時候,旁邊有個不相識的阿姨就微笑著提醒我該下車了。在公共場合,聽到最多的詞語是”謝謝”。
生活和環境。臺灣人口衆多,房屋大都比較擁擠,旅店住宿貴可能和住宿緊張也有一定關係。臺灣人的交通比較便利,但也經常擁擠。機車是比較常見的一種交通工具,臺灣人裏面大概沒有多少不會駕駛機車的。車多,交通警察也多,交警和車族之間的故事也是頗多,實驗室的同事大都會開車,罰單也是不少,經常被大家當笑話來講。另外值得一說的是,感覺臺灣的環境保護做的不錯,河流以及湖泊生態都能保持比較好,這次去過的一些知名或不知名的地方,有水一般都能有魚,而且會有水鳥棲息;城市雖然擁擠,但垃圾的回收以及處理系統都比較健全,民衆的環保意識普遍比較強,近來在提倡減少購物塑膠袋的使用,感覺到大家都很配合。

三. 對兩岸交流看法
兩岸具有很大的互補性,這是我到臺灣之後一個很強烈的感覺。從去年工科系林唯耕教授到內地開會我們得以建立聯繫開始,到籌劃並實現交流,事實證明這次交流是成功而必要的,研究課題中的一些關鍵問題,得以很好解決和發展,而且經過這次交流,更是發現可待深入合作的閃光點。近來兩岸學術往來呈頻繁的趨勢,但要到臺灣來開展交流和研究,手續還是非常的複雜,限制條件也很多,希望以後能越來越改善。如果兩岸的智力以及研究硬體資源能做到最大程度共用,相信對兩岸的科技騰飛都可以起到非常可觀的推動作用。

四. 結語
小時候對臺灣的印象,是小學課本裏的關於阿里山和日月潭的傳說,那時候覺得臺灣美麗而神秘。這次親身到了臺灣,和臺灣的老師同學愉快共事,去城市以及鄉間遊走,周圍都是和自己一種語言,一種膚色的人。山山水水雖然我都不曾見過,卻並不覺得陌生。
衷心感謝所有在這次交流中給予過熱情幫助的朋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en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