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99年當我看完導演吳念真所寫的台灣念真情-尋找台灣角落」:裡面有篇是和泰雅列祖列宗溝通的義大利人-巴義慈神父,是我對神父的初步印象。

更在2006年新春發個好願,希望能拜訪知風草的楊蔚齡女士、及守護泰雅福音文化的巴義慈神父。曾經,苦於不知如何找到巴神父,整個復興鄉教堂那麼大,那一個地方才能找到巴神父呢?還是上帝垂憐,聽見我的呼喚?

當我為了收集蓋微笑319>的紀念章,在中秋佳節前夕,自己騎車上大溪、復興,就在復興三民的7-11,拿著礦泉水的我,隨性問起店員,可否知道復興鄉有個外國神父,她笑咪咪說巴神父人很好,可以去找他聊天,於是她告訴我神父在附近的教堂,路該怎麼走,星期日是做禮拜的時間,或許可以碰碰遇氣遇到他!


當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看見前方有個貌似外國神父在做彌撒,泰雅族教友們有時唱著國語、泰雅話的聖歌,讓我想起高中時期就讀的天主教學校,所參與的聖歌比賽,歌詞旋律不斷在耳邊圍繞:「寒夜雪飄揚 牧童守群羊--

有位泰雅媽媽 問我是:「教友嗎?」我說不是,是想找巴神父,沒想到泰雅媽媽用力向前方呼喊:「巴神父,有人找你」

於是,我走向前方向慈祥親切的巴神父表明來意,他記得吳念真曾經訪問過他,更向我表示晚點要去靠近關西的「高遶社區」的教堂。問我要不要一起過去。



巴義慈神父,1935年出生,家鄉在義大利南部的Bari1964年來到台灣至復興鄉服務至今,他是個非常慈祥親切的神父,他表示自己老了,也要把一些事務傳承移交給年輕的原住民神父。

來台快半個世紀的神父,早已把自己融入泰雅文化,一口流利的泰雅話說得比中文還要好,曾在原住民文化報導中看過,泰雅文字就在織布裡,在熟悉泰雅話之後,巴神父開始把泰雅文字編列成教材,至今仍在部落裡教導泰雅族人,更認識泰雅文化、語言,就連教堂的黔面的聖母也充滿泰雅的風味!


神父開著車載我前往靠近新竹關西的高遶社區,因為那邊的天主堂堂慶,彎彎曲曲的山路,巴神父向我說起聖經的故事,還有我問神父基督教與天主教有什麼不同?新舊約差異在那?因為神父講中文有一個腔調,所以我要很用力聽,才聽得比較清楚。神父告訴我,原住民是個尊重自然的民族,他還教我一句泰雅話,是表示對天尊敬的意思,不過我忘了?

想起看過「曠野的聲音」是一名美國女醫生,由於受到「真人部族」的召喚,作者瑪洛.摩根與原住民徒步穿越澳洲大陸的曠野漫遊。看澳洲內陸的一個原住民民族如何在與外界隔絕的惡劣環境下求生存,並與大自然維繫著一種特殊且和諧的生態關係。

想起人不要試著違背自然,而炒的火熱室效應與全球暖化議題,則是大自然反撲的訊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enti 的頭像
    soenti

    未竟之藍

    soen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