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色巨塔:究竟是醫生出了問題,還是制度出了問題?
961222 台大第二活動中心 消息是selena告知我的。
如果是忠實老師的讀者,就會得知我不是教你詐系列>是老師的處世書
而處世書是需要經歷一些社會歷練之後,就能深刻體會職場、人性、說話技巧的奧秘。
猶如老師書背所寫:「深入探討醫、療、藥、檢的虛偽、不肖商人的卑劣、醫療體系的疏失--」
書中舉了十二個小故事,探討日常生活所會容易遭遇到的醫療常識,當然老師在寫這本書做了許多功課
也請教過醫生朋友相關的常識,本書更請台大醫師蔡甫昌 審訂。
因為劉老師的朋友,被醫生誤診而往生,為了避免其它人重蹈覆徹,央求劉老師把它寫出來,於是有了這本書的產生。
除了看過侯文詠的之外,對醫療體系、制度背景了解是知識淺薄,所以只有節錄較容易理解的部份:
:人性有,包括全民健保實施給付的問題。
huijun補充:在老師書中有指出,通常大醫院看病是、小診所是都有奧妙之處的地方。包括牙醫的收費標準
:看「心」比看病還重要,用病人的角度來看醫學倫理,思考問題,而「倫理」就是人與人相處的道理。
醫生也有人性的弱點,大部份的父母是希望子女念醫科是希望「工作 穩定 高收入」還是要有「奉獻、史懷哲」的精神?
我想大部份父母都是前項的期望。所以,醫生和病人變成夥伴關係,醫病關係也才能改善。
huijun補充:賴其萬醫生指出,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醫病之間互相尊重、信任的地步,那時再來推動「毫無隱瞞地的告知
與道歉」,台灣的社會若要達到這個境界,醫病雙方都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我自己的父親本身是個開業醫生,想起從小看見父親和病人之間的關係,例如可以免費多送一包藥給看病的阿伯。不過,當今全保健度的實施,相對醫病關係也跟著改變。健保制度照顧公平的醫療,但相對犧牲利害關係人?
要公平制收費,還是比較歐美高收入收較多的稅,我想這是有待商榷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