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份結婚的前同事AMY 昨日獨自開車北上 來到公司
順便散散心 大談她的這幾個月生活的婚姻經
她說前2個月的磨合期 過的非常痛苦
因為生活習性 觀念不同(例洗衣服的方法就不一樣了)
之前還和婆婆意見不合 彼此非常的不愉快 鬧到要搬出來的地步
婚前天真的以為 可以做到婆婆把媳婦當女兒的境界
結果她覺得那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我想到吳淡如所說的 最好只能到「乾女兒」的地步

她說很有想法主見的女生 是可以不用考慮婚姻
而且她說她現在很贊成婚前同居或試婚了
如果知道婆家的人個性、生活習性 或許婚姻會好好考慮了
非常傳統且保守的婆家 希望長媳的她接管養殖業 然後快生個金孫
還有一大竿家事做完才能出門 假日也不太喜歡他們一起往外跑

所以,自主意識強烈的我,真的會考慮婚姻的機率很低
我自己都很討厭那種加諸在女性不公平的待與壓抑
怎麼可能再去過束縛又傳統像AMY婆家這種生活 這不是我要的人生
愛好自由的我,是無法當一隻籠中鳥

聽了身旁那麼多同學及朋友的例子 歸納以下重點:

一、最好不要與公婆家的人同住
ANS:在很久以前,小毓的媽跟我說,住在一起必有摩擦,所以有能力一定要搬出來
這樣彼此都有自己生活的空間。因為要去適應另一個家庭生活習性、觀念,是很累人的事情。

二、媳婦與女兒、兒子雙重標準看待
ANS:女兒和媳婦說出來的話,份量就不一樣,婆婆對待媳婦與女兒大部份還是「雙重標準」
小毓的媽說:媳婦講的話有時就是很刺耳,但兒子講的話聽起來句句就是「愛的叮嚀」
因為,大部份的人是不太會去「將心比心」吧!

三、還是要背負傳宗接代的責任
ANS:有句話說,結婚是一定要生小孩,要不生其實很困難,如果不想要生小孩,同居就好了。
大部份還是要背負傳宗接代的責任,來自長輩的期望希望還是生到兒子。
想起張姐跟我說 她剛結婚非常痛苦 和先生興趣不同 然後那時很想要離婚 而且一直生不出來
後來是因為連生了2個兒子 她和先生很愛孩子 才慢慢改善關係

四、娘家的爹娘還是最好
ANS:AMY說結婚以後,還是自己的爸媽最好,這句話小毓的媽、嫂嫂們也跟我說過~~

五、如果時光可以重來-早知道就不要結婚
ANS:小琪同學說原本計晝三十歲之前完成結婚生子
結果她說如果能再來一次,她絕不會那麼快結婚生子,十年之後也沒關係
要好好享受單身生活,結婚不見得快樂,而是另一個責任的開始。
例如:小孩子生病,長輩們不會怪先生,而是怪當媽媽的她

結論:
結婚不是兩個人的結合 而是兩個家族的結合 當然婚姻的酸甜苦辣 各種版本百百款
當然也有遇到很好的先生 很好的婆家
像我就很喜歡看作家鄭華娟與老德先生 公婆相處的情形:)
所以阿!不管人生的那條路都是自己所選擇,就要有承擔的智慧與勇氣!走、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en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